★ ★ ★ ★
若說唯有深陷在最黑的地方,才能看見稀薄微光,若是只有在戰火的塵埃之中,才能感受到愛的溫度,那麼《兔嘲男孩》鏡頭裡可愛逗趣的迷惘與成長,或多或少成功達到這般效果。
這部以納粹為題材的諷刺喜劇,納入兒童成長冒險元素,以一名納粹小男孩發現母親在家中私藏猶太人的劇情為主軸,探討納粹德國洗腦教育的思想鉗制,發起世界大戰的社會影響,從二戰期間一路講到戰敗,在小男孩內心攤開政治與人性的光譜,伴隨戰線收縮,故事畫出男孩的成長軌跡,善良的種子也終究在自由的空氣底下滋潤發芽。
小男孩崇拜希特勒,一心想從軍,夢想成為希特勒的護衛隊成員,無奈在訓練營期間意外受重傷,不但害得訓練營長官連帶受罰降級,自己也落得只能充當義工,不料卻因此發現母親在自家牆內私藏一位猶太女孩的秘密,但又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有申報。這段迫不得已的相處時光悄然影響男孩扭曲的思想,政治道德的保護膜在日久生情的發酵期間出現裂痕,這段過程裡有男孩情竇初開的小曖昧,還有透過互相理解摧毀洗腦教育的謊言、放下種族偏見的成長與轉變。

有趣的是,導演塔伊加維迪提硬是在劇中尬上一角,他飾演小男孩腦中幻想的希特勒,一方面象徵小男孩受納粹德國教育後的道德底線,另一方面形塑納粹威權的扭曲意識,這個角色的虛無意象對照的是猶太女孩的真實,內心的二元拉扯所企圖闡述的,其實是理解與傾聽的重要性。塔伊加維迪提的浮誇演技帶有一點魔性,霸道野蠻的殘留在我的腦海裡,即便整體戲份並不多,卻意外成為整齣戲最閃耀的一顆星。
但塔伊加維迪提不僅演的亮眼,導戲與調度亦有水準,延續了過往作品一貫的小品戲謔,元素與風格的交織在這部片達到一個甜而不膩的中和效果,繼《雷神索爾:諸神黃昏》之後,塔伊加維迪提顯然獲得更敏銳的商業嗅覺,精準掌握住幽默與嚴肅的平衡,雖然不如《神鬼嚎野人》來得純粹,但質感方面已然無可挑剔,且即便電影不免讓人想起魏斯安德森的《月昇冒險王國》與義大利經典電影《美麗人生》,最終仍不影響觀賞品質,塔伊加維迪提一邊持續塑立自己創作品牌的特色,一邊顧及觀眾感官的享受,不僅情感真摯,誠意亦十足。
史嘉蕾喬韓森與山姆洛克威爾皆有出色發揮,戲份偏少但各自恰到好處的替影片畫龍點睛。前者飾演丈夫至前線打仗,獨自扶養兒子的喪女母親,她無法接受納粹的意識灌輸,盼望和平到來,她捨得讓兒子看被吊死在城市廣場的叛亂分子,以此教育追求自由的勇氣。史嘉蕾喬韓森退下超級英雄戰服後,一連出演兩部獎季熱門片,多少有點脫胎換骨的決心;後者則是因傷退居後方的軍官,他與副官的親密關係細微透露出同性戀取向,暗示觀眾雖然身穿納粹制服,其實也是戰爭底下的間接受害者,這層關係果不其然連帶影響後續他不符合身分地位的行為與抉擇,替故事掀開人類在戰爭標籤背後的卑微想望,他以凋謝的方式取代人性光芒的綻放,綜觀全片,這個角色不僅最催淚、也最討喜。

小角色映照戰爭導致的社會影響,從個人層面延伸到家庭層級。如同小男孩家裡的餐桌從沒坐滿,偶爾還需要母親分飾兩角來緩衝家庭缺陷的擴張,也如同猶太女孩在車站與父母失散後各自逃命,未婚夫甚至不幸遇難,失和的故事在這部片裡俯拾皆是,滿地都是傷痕。也是因此,透過幾次受難的主客易位、細節呼應,小男孩才終於在戰火的體悟中成長蛻變,他與猶太女孩從互不理解到相知相惜的情感堆砌也才能顯得順其自然、理所當然,一個綁鞋帶的小動作,在這段期間象徵著好幾個階段的成長符號。有趣的是雖然躲在牆裡的是猶太女孩,但鏡頭裡常被囚禁在「框架」中的反而是小男孩,電影形式的塑造,塔伊加維迪提確實埋藏了一些巧思。
如果說創作者之所以創作,是因為有話想對這個世界說,那我想塔伊加維迪提用可愛逗趣寫下的雅俗共賞,很可能就在告誡觀眾切勿讓得來不易的今日,悄然步回歷史的陰影。他染了一堆詼諧、荒謬、諷刺、童話等鮮艷配色,最後卻繪出一幅成熟的語重心長,流有猶太血統的他,拍出一部間接「美化」納粹的電影,一切都是如此大而化之,就連結局都是那麼微不足道,應該也能理解成他身為導演替作品以身作則的釋懷與擁抱。
主演:羅曼格里芬戴維斯 、 史嘉蕾喬韓森、山姆洛克威爾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編劇:塔伊加維迪提
片長:108分鐘
發表迴響